首頁 >> 行業資訊 >> 常熟華銀焊接顧文華成為全國釬焊行業*人物 |
![]() |
行業資訊 |
常熟華銀焊接顧文華成為全國釬焊行業*人物發布時間:2008/8/26 13:58:06 點擊次數:5655
8月10日,由常熟華銀焊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顧文華參與制訂的,2008年銀纖料國家行業標準正式出臺公布,這是迄今為止,江蘇省*直接參與制訂銀纖料國家標準的民營企業家。據了解,顧文華在2006年就與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全省*成立了銀纖料研發中心,實現科研與生產的緊密結合。今年上半年,顧文華和“南航大學”共同研發的5只新產品已獲得國家*,在同行業中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。顧文華還承擔了“大型發電機用高性能稀土銀焊料”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的實施,這一高新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同行業中遙遙*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。
華銀焊料公司前身為常熟有色金屬材料廠,1990年因嚴重虧損被迫關門停產。農民出身,當時只有高中文化的共產黨員顧文華挺身而出,大膽承包了當時虧損100萬元的焊料車間,他首先吸取教訓,依靠親朋好友借款20多萬元起家更新先進設備,接著,在當地招收了一批具有大專學歷的農村青年,然后又聘請外地高級工程師長期駐廠進行輔導,從而提高產品質量,打開銷路取得效益。第二年就還清了100萬元的欠款。接著,他著手組建常熟焊接材料廠,后更名為常熟華銀焊料有限公司。公司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創新機制,實施由原來單一的產品銷售向多功能營銷轉變,逐步形成了融產品銷售、資金回籠、售后服務、形象宣傳于一體的公司營銷網絡。截至目前,公司在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中建立了600多個營銷網點,市場覆蓋率占全國市場的30%以上,銷售收入也有建廠初期的百萬元增加到去年的1.4億元,人均達到150萬元,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。企業也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。 人才戰略與科技創新是華銀焊料公司決勝市場的訣竅。顧文華除了自己在工作實踐中勤于學習不斷進修外,更加注重“網絡人才”, 90年代初,他就招收了一批大學生,且不惜重金將他們送到上海、南京、北京的*高校和科研機構培訓,先人一步構筑人才高地。進入2000年,我國的航天工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,可國內對異種材料焊接用產品卻長期依賴國外進口,國家不僅每年要花費大量外匯,而且有的單位因及時得不到這種焊接產品而延誤工期,國內有一家冶金研究所曾承擔了這一項目的開發任務,可開發出的產品質量遠遠達不到標準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顧文華在上海華東開關廠認識了這個研究所的銷售人員,閑談中得知這家研究所科技人員正為開發這一產品犯愁時,就主動接手了產品的攻關任務。回來后,顧文華再次采用走出去、請進來等方法帶領公司科技人員對銀子進料、配方冶煉、擠壓軋片、拉絲打磨等30多道關鍵工序進行百余次反復試驗,終于成功攻克了金屬與陶瓷、玻璃等異種材料焊接的技術難題,并研制出“含鎵和鈰無鎘銀纖料”等高科技新產品。顧文華首先將50克樣品包裝后通過空運至桂林航空航天電子研究所試用,試用結果,各項性能優于國外引進產品。 如今,華銀焊料產品不僅廣泛應用于電子、電機、電器、制冷、機械等行業,而且還成功配套應用火箭、飛船、潛艇、國家三峽工程、小浪底水輪機組等設施,尤其是在即將升空的“神舟七號”計電器導航系統上,同樣使用上了由華銀焊料公司生產的纖料產品。 |
|